暗含玄机的ldquo肺大泡rdqu

北京皮肤病医院医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1221.html

36岁男性,长期大量吸烟史,近1月余咳嗽伴活动耐力减低,CT示左肺上叶囊状影伴多发壁结节,双肺多发小结节、斑片影,让我们一起揭晓答案!

病例回顾

现病史

支气管镜左肺:左固有上叶、舌叶、下叶背段及基底段开口处可见散在粘膜结节,BALF中性粒细胞0.15,淋巴细胞0.34,CD4/CD81.1。

患者于6周前受凉后咳嗽、灰色黏痰,后逐渐出现活动气短;近4月明显消瘦;CT示左肺上叶囊泡影伴多个壁结节,双肺弥漫斑片结节影,累及胸膜及叶间裂。

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肺呼吸音稍低,余无明显异常发现。

CEA、CE、CA19-9、Cyfra、NSE显著升高;G试验.60pg/ml,GM试验0.64μg/L,余常规检查、感染、免疫筛查未见明显异常。

PET-CT示双肺弥漫结节代谢不同程度增高(SUVmax3.2),右锁骨上代谢轻度增高淋巴结(SUVmax1.7)

进一步检查

支气管镜病理:

左上叶开口处黏膜结节活检病理:可见少许异形细胞,符合腺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AE1/AE3(+),CD1a(-),CD68(-),S-(+);

左下肺基底段支气管肺活检病理(图1):肺腺癌;免疫组化:ALK-D5F3(+),CEA(+),P40(-),TTF-1(+),EGFR(-)

图1.左下肺基底段肺组织活检病理,镜下可见肿瘤浸润性生长于肺泡及肺间质中,主要呈乳头状和腺泡状生长方式

最终诊断:

肺腺癌(T4N0M1a,IVA期,ALK+)

双肺多发转移

胸膜转移不除外

治疗及转归

患者拒绝化疗,结合免疫组化ALK-D5F3阳性,予克唑替尼口服。

出院半年后电话随访,患者诉偶有咳嗽,年2月当地复查胸部CT,自诉原双肺多发结节基本消失,因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自行停药,此后未再复查。

讨论

本例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提示,从影像学入手,其HRCT表现为肺大泡及双肺弥漫性结节影,部分伴囊状改变,符合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的特点。

鉴别诊断

图2示意了次级肺小叶结构及肺结节性病变的分布模式,患者双肺弥漫性小结节,主要沿胸膜下及叶间裂分布,边界较清楚,考虑为淋巴管周围分布的结节。

图2(左)次级肺小叶结构:小叶中心走行:终末细支气管,小叶中心动脉、淋巴管;小叶间隔走行:淋巴管、静脉;(右)肺多发结节分布模式:自上而下分别为:随机分布(血行分布)结节;小叶中心性结节;淋巴管周围分布结节。图片引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pmw.com/jjbby/1434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