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拿你怎么办,肺部的微小结节

查出肺部微结节、小结节怎么办?

每每体检就要提心吊胆,很多人(尤其是烟民)怕就怕体检报告里赫然在列的那行“肺部微/小结节,请检查或随访”。那是不是要得肺癌的节奏?要不要立马开胸手术?

日前,我国著名肺部肿瘤专家廖美琳教授主笔的《微·小结节肺癌》新专著,详尽阐述了在一个既是世界范围内医学领域热点、又是目前肺癌诊疗临床上难点的问题上,她及她领衔团队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明确观点。

——肺部的微结节、小结节中,有一定比例的恶性结节,即早期肺癌。相对于胸片、痰检等检查手段,使用低剂量螺旋CT能大大提高这一类结节及其恶性病变的检出率。

——微小结节肺癌虽然属于肺癌范畴,但由于病灶小,肿瘤早期恶性特征不明显,不能按肺癌常规诊疗处理,在诊断、治疗上有其特点。

——肺部微、小结节不等于早期肺癌,从中鉴别出肺癌,才是肺癌手术干预的关键。我们不提倡姑息置之,更不提倡在没有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对肺部微、小结节病灶进行不必要的手术。

——如果病灶是纯磨玻璃结节,有39.6%可吸收缩小。因此,如果CT检查出肺部微结节、小结节病灶,切勿急于手术,可密切观察。

何为小结节

临床上将直径1厘米及以下的结节,称为微结节;1-2厘米的结节称为小结节;两者总称为“微?小结节”。“从整体生存率来说,肺癌的预后比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8%-15%,这是因为当肺癌出现症状被明确诊断时,往往都已经是Ⅲ期(胸内或淋巴结转移)、Ⅳ期(远道转移)。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Ⅰ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70%,其中,ⅠA期患者更高。”

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和胸部X片对比,在发现的例肺癌中,两组患者的7年死亡率,低剂量螺旋CT组要比胸部X光片组低20%。因此,应用低剂量螺旋CT对高危人群进行每年一次筛查,及时发现早期肺癌患者,给予及时的手术干预,避免肿瘤转移,是达到肺癌治愈,有效提升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的有效办法。

“医院最新报道的一组例ⅠA期微、小结节肺癌患者看,他们的5年总生存率达到86%。所以,及时发现ⅠA期肺癌患者,是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

有些不必手术

医院肺部肿瘤学首席专家,年届八旬的廖教授广引博证,娓娓道来:医院是我国最早开始医院之一,在肺癌的诊疗及研究方面形成鲜明专科特色,享誉海内外。近年来,院方不仅率先在国内倡导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针对如何提升微、小结节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他们又率先推出三维重建薄扫CT,在大大提高结节影像精度的同时,还能判断出结节内部密度情况,进而判断出结节的类型,可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研究表明,术前能明确性质,可使30%-90%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廖美琳指出,肺部微、小结节不等于早期肺癌。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比如炎症、感染、结核、霉菌、亚段肺不张、出血等。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肺部微结节、小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如何从中鉴别出真正的早期肺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在目前国际公认的“弗莱施纳学会指南”已经分别对低危患者、高危患者、偶发性结节分别给出处置意见的基础上,《微·小结节肺癌》一书,也尝试着给出了中国专家关于微、小结节肺癌的随访及处置原则。

填补肺癌研究空白

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位居首位的肿瘤“头号杀手”。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微结节、小结节肺癌的专著问世,可谓填补了我国肺癌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医院数十年胸部学科群浓厚的临床及研究积淀,也得益于同行诸多专家的倾力相助”,廖美琳教授表示,反映了中国在这一崭新领域初识的《微·小结节肺癌》,她希望是一本“敲门书”。因为对于肺癌防治,无论业内同道还是社会大众,唯有真正实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任重而道远。

肺部结节分三类

临床上,我们根据CT中的结节密度,区分出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纯实性结节。这三类结节中,恶性病变分别占18%、63%、7%。由于部分实性玻璃结节恶性病变所占比例最多,因此更应被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kpmw.com/jjbzd/208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