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癌症,被称为肿瘤家族中的“慢性杀手”,其病变过程可持续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它就是常常被误诊为皮肤病的——蕈样霉菌病。
近日,广东深圳一名23岁的小伙全身起红疹被误诊为皮肤病,6年后竟被确诊为癌症!
该小伙几年前皮肤上就有白色皮屑,之后发现为红疹,父母带他去看病却被误诊为普通皮肤病,6年后,小伙被确诊患上蕈样霉菌病的肿瘤。
蕈样霉菌病又名蕈样肉芽肿,是一种原发于皮肤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记忆性辅助T细胞的低度恶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50%。
蕈样霉菌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病程呈慢性渐进性,初期为多种形态的红斑和浸润性损害,以后发展成肿瘤,晚期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
所以蕈样霉菌病也被称为“慢性杀手”,病变可局限于皮肤数月、数年、甚至几十年。但到了晚期,可发生淋巴结和内脏受侵,生存期大为降低。
目前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处于研究阶段,研究提示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由于蕈样霉菌病病程发展缓慢,全身皮肤均可发生,常伴皮肤瘙痒,再加上病例较为罕见,所以常常会被误诊为普通的皮肤病,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由于病变过程缓慢,持续时间多达几十年,蕈样霉菌病的临床表现总体分为三大类:
1、红斑期
红斑期也是该病的早期,皮损部分为非萎缩性斑片和萎缩性斑片两种类型。
非萎缩性斑片表现为扁平、淡红色、鳞屑性斑片,此型进展较快,可数月或数年内进入斑块期,甚至出现内脏病变。
萎缩性斑片表现为表皮萎缩、光亮或出现皱纹,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减退。此型可长期存在无变化。皮损多发生于躯干。
2、斑块期
斑块期间往往呈暗红色厚垫状、环状或不规则状隆起斑块,表面紧张、光亮、高低不平,甚至呈疣状或表面反复渗出结痂呈砺壳状。斑块有的可自行消退而不留痕迹,亦可融合为大的斑块边缘呈环状弓形或匍行形。
不同斑块、甚至同一斑块的不同部位,浸润程度往往不一致。有时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不规则的浸润或散在小结节状的浸润,这些特殊表现对诊断有意义。
3、肿瘤期
在浸润斑块的基础上逐渐出现肿瘤,常常在陈旧浸润斑块的边缘或中央发生,当全身肌肤爬满了红斑,占比高达90%时,说明已到了肿瘤晚期。
早期的蕈样霉菌病,预后效果较好,且治疗的不良反应也较小,在五年内的存活率高达90%,所以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伊仕生物提醒大家,当身体皮肤出现红疹和瘙痒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就要引起重视,医院进行检查,一旦查出是蕈样霉菌病也不用过于惊慌,该病的病变期较长,自红斑期,进入斑块期,最终发展至肿瘤期,长达数年到数十年,只要发现及时,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