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通讯员朱美霖
医院肺部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对肺部结节患者进行病情会诊
日前,医院肺部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正式开诊,一开诊就迎来就诊高峰。医院肺癌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创新团队和呼吸危重症医学创新团队联合成立,医院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赖国祥教授牵头,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心胸外科陈炜生博士共同发起。团队成员由呼吸科、胸外科、肿瘤内科、放射影像科与介入治疗科的专家组成,以肺部结节和肺部肿瘤的综合诊疗为重点方向。
随着现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体检报告里,肺部“结节”、“肺部占位”或“磨玻璃影”的字样让人疑惑不解,由此带来的诸如小结节是不是肺癌、是否需要手术等问题,不仅困扰患者,也是临床诊断上的难点。许多肺结节患者辗转呼吸科、胸外科等多个科室难以确诊,有的良性结节患者经历了不必要的手术,有的小结节是早期肺癌,因未给予重视而错过了及时治疗的机会。
多学科门诊牵头人赖主任表示,目前中国肺癌早期诊断率很低,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肺部结节通常是指直径在3cm以下的孤立性肺部密度增高影,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如恶性肿瘤,也可能为良性病变,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结核、肉芽肿等,如何确定其性质需要临床医生综合考虑,特别是多学科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判断。针对这一问题,医院“肺部结节多学科门诊”以专家联合会诊的形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优先检查,优先治疗,避免患者多次就诊。
赖主任指出,肺癌一般以肺结节形式表现出来,两者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肺癌和肺结节并不能画等号,不必谈结节色变。“我们不提倡对肺部结节的姑息,也不提倡在没有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对肺部结节病灶进行不必要的手术。”因此,对于肺部结节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多学科会诊,以病人利益为中心,让病人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以及正确的随访意见。
医院心胸外科陈炜生博士介绍,总院肺部结节医院多学科资源,采用内外科胸腔镜、超声支气管镜、纵膈镜、硬质气管镜、磁导航定位、射频治疗仪、冷冻治疗仪等多种先进设备,对肺结节进行定位、活检、外科手术切除和局部物理治疗,是目前省内少有的专注于肺部占位病变特别是肺部小结节诊治的团队。其一站式诊疗可以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个体化诊断策略,采用最简单、安全和高效的的方法进行确诊。通过绿色通道,大部分病例均可在24小时内采用非手术方法做出良恶性诊断,明确治疗的方向,治疗效率为全省最高。
据介绍,医院心胸外科同期还建立了微创诊疗中心,对肿瘤以及恶性肺结节可实行微创手术,大大降低创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医院肺癌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创新团队在陈炜生博士的带领下,在胸部肿瘤微创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多项胸部微创手术。同时,医院合作对胸腔镜手术进行关键技术创新,开展胸部精准微创外科手术,大大降低了胸腔镜手术的难度,对肺部结节进行全程精准诊疗,相关技术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做手术演示,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殊荣。
温馨提示:预约就诊有两种途径:一是患者直接到总院门诊咨询台或者网站预约;二是患者拨打门诊预约电话。导诊护士:陈护师电话,朱护师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