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大众医学
肺里有“小结节”怎么办?
——国内第一部《微?小结节肺癌》专著问世
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等改变,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位居我国居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头号杀手”。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肺部微?小结节的检出率不断增加。所谓肺部微?小结节,就是直径1厘米及以下肺微结节,与直径在1~2厘米的肺小结节的总称。而在肺部的微?小结节中,有一定比例的恶性结节,即早期肺癌。
众所周知,有效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方法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整体生存率来说,肺癌的预后比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8%~15%,这是因为很多肺癌患者都是“因症就诊”,当出现咳嗽、痰血等症状时,病情往往都已经是Ⅲ期(胸内或淋巴结转移)或Ⅳ期(远处转移)。如果能够早期发现肺癌,预后则大不一样。Ⅰ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70%以上;如果ⅠA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5%以上。因此,及时发现ⅠA期肺癌患者,也就是微?小结节肺癌患者,是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
本着解决临床难题,造福更多患者的初衷,医院廖美琳教授团队,在放射诊断专家张国桢教授、病理学专家朱雄增教授的支持下,耗时两年多,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从流行病学、影像学、病理与分子生物学、外科治疗、内科治疗等多角度、系统性阐述微?小结节肺癌的临床特点、诊疗策略的专著《微?小结节肺癌》,填补了我国肺癌研究中的空白。
廖美琳教授介绍,本书按照微?小结节肺癌的临床概述、诊断治疗的顺序进行阐述,介绍了其定义、发生率、临床特点、随访策略,阐述了其影像学、病理学的特征,并探讨了手术、放疗、介入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在微?小结节治疗中的应用,最后通过30个肺部微?小结节病例的诊疗实例直观地展示肺微·小结节的诊治策略。
廖美琳教授强调,肺部微?小结节并不等于早期肺癌,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如炎症、感染、结核、霉菌、亚段肺不张、出血等。如何从肺部的微?小结节中鉴别出肺癌,十分关键。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肺部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既是难点,也是热点。正确的对待肺部微?小结节的态度应该是,既不能姑息、任其发展,因为有一部分肺微·小结节是恶性的,也不能在没有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不必要的手术,因为大多数肺部微·小结节是良性的。在肺小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方面,医院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仅率先在国内倡导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并率先推出三维重建薄扫CT,提高微?小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三维重建薄扫CT能大大提升微?小结节影像的精度,医生可通过观察结节内部的密度情况,判断结节的类型,并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信息。研究表明,术前明确肺小结节的性质,可使30%~90%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根据肺小结节内部的密度不同,可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和纯实性结节。在这三类结节中,恶性病变分别占18%、63%、7%,因此,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更应该被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有效方法